被骂上热搜的黑龙江,终于暴露了“真面目”
2020-04-17 13:14 阅读 802
距离武汉解封已经整整一周了,热干面“醒了”,交通复苏了,全国人民都在替武汉人高兴,城市熟悉的烟火气正在一点点回归。
然而,在全国都一切向好的时候,距离武汉2100多公里的黑龙江,输入性病例却陡然升高,黑龙江现有确诊病例数,已经超过了湖北。
黑龙江北边,一个人口只有6万的边陲小镇绥芬河,因为疫情扩大而宣布封城,面临着极其严峻的考验。面对黑龙江的突然“飘红”,网友的态度却出奇一致——无为、盲目乐观、不负责任、防控不严,自杀式付出……绥芬河因为物资紧缺,呼吁社会捐赠物资时,换来的又是网友的质疑——一波又一波的负面声音,让这个春天还没到来的小镇雪上加霜。如果仔细看这组境外输入确诊病例的数据,你就会发现,入境隔离的2000多名人员全部都是中国人,而其中黑龙江本省的连一半都没有。
4月4日,黑龙江新增12例境外输入的无症状感染者;
4月5日,黑龙江新增20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
4月6日,黑龙江新增20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
4月7日,黑龙江新增86例境外输入的无症状感染者;
4月8日,黑龙江新增40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23例。
4月12日,经绥芬河输入黑龙江省的新冠肺炎累计已达194例。
4月13日,黑龙江新增79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
绥芬河只是牡丹江管辖下的一个小县级市,早前其本土累计确诊人数始终是0。
在大部分口岸都封锁的情况下,作为中俄边境唯一开放的陆地口岸,绥芬河成为了在俄华人回家的希望。随着境外输入人员的暴增,绥芬河口岸紧急启动应急预案。一线的警务人员和医护人员火速齐聚边检,在冰天雪地里严阵以待,就怕漏掉一个人。为保一方国土平安,绥芬河严防外部输入,所有从边境线下车的人100%都要被检测。
登临检验,查验健康申报,接受流行性病学调查,进行体温及核酸检测。检测结果呈阳性者直接送至定点医院进行确诊和医治。其余人员集中到指定宾馆进行为期14天的医学隔离。担心人员流动会造成更严重的传染,他们没有把回国的人转回原籍去隔离,而是冒着生命危险,将所有入境人员留在了自己这里。医院住不下就分调到牡丹江周边的县市隔离,所有宾馆全部被临时调用,还住不下的就送到体育馆里等待。要知道,绥芬河当地只有6所医院和卫生院,最好的医院也仅是二级甲等,全市拥有床位数502张,共有医生310人,注册护士316人。然而即使是这样的医疗条件,绥芬河的医护人员跟防疫工作人员,硬是扛起了防疫任务,紧守国门;面对骤增的确诊人数和巨大的检疫防疫压力,他们临危不乱,丝毫没有懈怠。随后,举全省的力量,一系列防疫措施,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方舱医院建在距中俄边境17公里的地方,近300名志愿者报名参与绥芬河方舱医院改建。既方便输送隔离人员,又能降低对本地市民造成的影响。不到一周时间,绥芬河方舱医院就改造完成,可提供床位600余张,随时启动。71名省级专家抵达绥芬河和牡丹江直接参与救治工作,牡丹江市派驻151名医务人员支援绥芬河市救治工作。另外,黑龙江在除牡丹江外的其它地市和省直属医疗机构储备了1000人的医疗支援力量,以呼吸、重症和感染专业为主。黑龙江数百名医护人员才下武汉,又纷纷申请上绥芬河。之前去湖北支援后回归的医生倪薪,从湖北解除隔离归来后,立即又投入了这场战斗。90后护士杨宁在结束14天隔离后的第二天,就回到了绥芬河市人民医院的岗位上,主要护理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绥芬河的疫情会发展到什么程度,境外输入的情况能不能完全应对,这些问题没人知道答案。但拥有丰富防控经验的黑龙江采取有效的紧急机制,迅速堵住每一个薄弱环节,这一仗真的干得漂亮。而这样迅速的行动力跟抗疫精神,对于黑龙江而言,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时间退到2个半月前,面对湖北疫情的迅猛,黑龙江人拿出东北人民的仗义、善良、坚韧,奔赴援鄂第一线。1月27日,第一批黑龙江援鄂医疗队出征,共137人。这支由哈医大附一院、附二院、附三院、附四院的医护人员组成的队伍,在抵汉后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西院开展救治工作。医疗队中的赵帅多次走进隔离病房,研究治疗方案,连续几小时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连水都不敢多喝,就怕浪费时间。经过这几天的实践后,将以前成熟的临床经验与当地情况融合。2月2日,第二批黑龙江援鄂医疗队抵达武汉,共119人。2月12日,第三批黑龙江援鄂医疗队驰援孝感,共316人。2月13日,第四批黑龙江援鄂医疗队出征,共320人。截至2月23日,黑龙江先后派遣8批医疗队驰援湖北,共计1533人。即使是绥芬河也排除万难,派出了12名白衣战士奔赴武汉方舱医院支援。这些数字,比不上那些动辄上千人的医疗队,但黑龙江已经把家里的“宝贝”全部拿了出来。“一省包一市”的名单下来了,黑龙江又被委以重任,帮扶湖北第二大疫情区孝感。在湖北的方舱医院里,来自黑龙江的医疗团队,用东北人天生的幽默,为病人带来欢乐。这就是东北人,这就是黑龙江人,乐观幽默,善良热心又仗义坚韧。同胞有事,不多说,直接帮;***遇难,不必说,直接上!除了医疗力量,黑龙江这个朴实的老大哥,更是倾其所有,拿出自己最好的物资,帮助家里度过难关。听到奋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说缺少医护用品,黑龙江马上就坐不住了,二话不说先筹集N95口罩。筹集有困难,我们就想办法:用5个一次性医用口罩和群众换一个N95。捐的时候,也从没想过给自己留一点。要知道,在疫情爆发前,黑龙江只有齐齐哈尔的一家企业,每日生产3万只一次性口罩。“我兜里就一块钱,但你找我借一块钱,那我就再找别人借一块,给你两块。”黑龙江热心仗义的背后,永远是那颗“纯爷们”最柔软善良的心。在网曝双黄连可能对疫情有抑制作用后,哈药却受到了铺天盖地的猜忌和质疑。但它没有喊冤,又默默捐了657万,累计1335件救援药品。它还引进生产线,转产口罩和防护服,只用一周时间就正式投产,然后一边生产一边捐!黑龙江珍宝岛药业捐赠100箱食品、50箱医用保暖物资、50件抗病毒类药品复方芩兰口服液、50箱饮用水。据不完全统计,1月23日至2月1日,黑龙江省民营企业就捐款14765.53万元,各地龙商捐款150万元。捐赠各类物资包括口罩188400个、防护服150套、防护手套700套、护目镜1500个、酒精272吨、消毒液63.86吨……作为全国产粮第一大省,黑龙江拥有2300万亩优质水稻基地,中国人吃的大米饭,每9碗就有1碗来自黑龙江。作为中国粮仓,黑龙江捐起粮来毫不含糊,出手阔绰,按吨起步。截止2月8日,黑龙江装运大米、玉米、大豆等重点物资9125吨前往湖北。在接受一省带一市的任务后,黑龙江又急调3000吨大米发往湖北省孝感市;有人出人,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有粮出粮。只要我有,只要你要!这样古道热肠的“东北精神”,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彰显得淋漓尽致。2003年,***爆发后,黑龙江省卫生部门在短时间内筹集10万毫升新鲜血液运输到北京,以解北京缺血之急...2008年汶川地震,黑龙江打开粮仓,免费捐赠2460吨大米,驰援汶川。2010年西南五省大旱全部断粮,黑龙江再次捐出10506吨大米。黑龙江默默做了这么多好事,很少能冲上热搜;而开头我们讲到的境外输入一出现,却频频被骂上热搜。没有辩解,只是埋头继续把事情做好,黑龙江这位老大哥,真的很委屈。他就像家里那个憨厚、又强壮的大哥,早在70多年前就和父母下地干活,这么多年从未停止过帮扶兄弟姐妹。很多人可能忘了,黑龙江人凭借自己的勤劳朴实,将“北大荒”开垦成了“北大仓”。忘了在解放后,黑龙江将粮食、钢铁、木材,煤炭、电力源源不断地输往南方,支援全国的建设。作为曾经中国最富裕的重工业基地,黑龙江始终以“老大哥”的身姿,坚守在祖国最寒冷的地方,用最温暖的方式保护归国国民,守住祖国北大门。此时的黑龙江,还在和疫情作斗争,这个坚强的省份和这里不服输的人民,依然奋战在抗疫的第一线。而让我开心的是,越来越多的人也看到了黑龙江的付出跟不易:可能等到这次疫情结束后,黑龙江也不会求夸奖,顶多是拍拍身上的泥,露出憨憨的笑,继续用温暖照耀这片冰雪天地。